Monocle國際觀:日本的月台經濟
新宿曾是甲州街道的宿場,新宿站做為世界上最繁忙的車站,每天要接待超過350萬的旅客,她也是許多旅客的目的地,同時是商業、購物與娛樂中心。但隨著日本人口高齡化,旅客將逐漸減少,她的重任也正逐步放下。
長期以來,新宿車站等大型車站在日本的零售業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——他們不只提供便利的運輸,龐大的人流量使車站更加「寸土寸金」。在車站與鄰近地區等精華地段,每平方公尺的「面積」一年就可賺進90萬日幣,2014年甚至佔全日本零售額的15%,在大阪與福岡有超過1/5,在東京都會區甚至達到1/3,足見其影響力。
但這樣的影響力並非絕對——自2010年以來,日本的人口持續減少,預計將繼續下降,2040年預計將降至1.1億。再加上遠端工作和自駕汽車的興起,這代表一個殘酷的現實:搭火車的人數將大幅減少,這代表大規模的「錢潮」損失,也威脅著以此為生計的企業。對此,JR(Japanese Railway)東日本提出一個解決方案:將重點聚焦在每個站點可以提供的優勢(尤其是零售),並瞄準高齡客戶提供服務。
在東京以外的地區有許多優良範例,JR 西日本的京都車站面積龐大,且大部分面積用於高檔的伊勢丹百貨,車站周圍也有許多商店、劇院、酒店,車站頂樓的空中徑路觀景台,可提供遊客欣賞古都的全景,可說是相當傑出的聯合開發。目前,非鐵路業務約佔JR西日本收入的40%,也被視為未來營業額成長關鍵。
另一個傑出案例是JR九州旗下的JR博多城,除了做為博多車站、新幹線的巨大建築外,裡面上百家的商店絕對能讓人逛到「腿軟」。高品質的餐館、隱地下通道中的復古酒吧、屋頂神社,讓博多車站成為了新的熱門景點。至今,博多車站每年要接待近7300萬名遊客,購物中心在2018年業績成長5%,是福岡最繁華的地段之一。
改寫、摘錄自
Issue 132, volume 14
p.67 – 71
PLATFORM ECONOMY
— Global
Writers
Jonathan VDK
James Simms
部分原文摘錄:
Originally a stop on the Koshu Kaido, an Edo-period pilgrimage route to the capital, Tokyo’s Shinjuku station has long been a thoroughfare. Welcoming more than 3.5 million passengers a day, it is the world’s busiest railway terminal. But as a business, shopping and entertainment hub, it’s also a destination in its own right. With Japan’s ageing, shrinking population set to travel less and less, it’s a formula that’s being rolled out across the country as railway operators increasingly bank on making their stations do the heavy lifting.
Taipei Monocle shop in shop 粉絲專頁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onocleshoptaipei/